长三角拒绝东北化,这座城“背水一战”
蚌埠,艰难“转正”
作者 | 秋池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 | 陈莹
“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落寞。”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有很多城市过去特别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慢慢不尽如人意。
“有梗小城”蚌埠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蚌埠年初计划GDP增速将实现8.5%,但全年实际完成为-2.1%。不仅惊呆了全国网友,还被安徽省委书记点名已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今年一季度,蚌埠出现“转机”,GDP增长0.3%,艰难转正。
注:表中的“经济总量”也即“GDP”,“经济增速”为GDP实际增速。
然而,就像“蚌埠住了”谐音“绷不住了”走红网络一样,城市发展的变数尤多。
辉煌与尘埃,蚌埠这次能“绷”住吗?
“蚌老二”到“蚌老八”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也因此被称为“千里江淮第一城”。
历史上,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因为津浦铁路的开通而兴盛,逐渐成为淮河沿线的重要交通枢纽。
百余年前,因为津浦铁路通车,蚌埠成为重要的商旅要地,人口也因此快速增长,到了20世纪30年代,蚌埠的人口已经达到10万左右。
从津镇铁路到津浦铁路的示意图(图源:淮上文旅)
当时,《申报》称蚌埠为千里江淮第一城。按照民国时期的城市规模划分,蚌埠与芜湖、安庆一道成为安徽省三座人口过10万的大城市,与当时的成都人口规模相当。
1947年,蚌埠就成为了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除了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蚌埠的工业也有过非常辉煌的底色,在安徽省内曾有过“合老大、蚌老二”的工业荣光。
据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了解,在新中国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布局,蚌埠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成为了国务院钦定的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城市之一。其工业实力在本区域乃至全国都曾有重要影响力。
曾几何时,蚌埠的工业企业达到三四百家,工业总产值位居安徽省第一位,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信车、第一台冰箱......安徽工业多个“第一”均出自蚌埠。蚌埠卷烟厂、蚌埠酒厂、蚌埠火柴厂、蚌埠团结肥皂厂等企业在全国都曾名噪一时。
蚌埠卷烟厂(图源:蚌烟巾帼苑)
依靠着过去打下的工业基础,时至今日,在安徽的发展格局中,“合芜蚌”是常常并列出现的概念。
在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中,蚌埠凭借区位优势,被赋予“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重任,在城市排位上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合肥、芜湖。
因此,很多人也认为蚌埠理应成为安徽“第三城”。
然而,如果从近些年的GDP来看,“蚌老二”的荣光早已不再。
过去十年间,蚌埠GDP总量在省内的排名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第七的位置,偶尔位列第八或第九。
2021年,蚌埠GDP为1989亿元,是安徽省唯一一座负增长的城市,增速为-2.1%,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八。
图源:决策杂志
无论是从GDP总量,还是增速来看,蚌埠这样的经济体量,确实很难支撑其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
在时代的大潮中,“蚌老二”逐步沦落到“蚌老八”,蚌埠的发展无疑值得深思。
艰难转正
去年因“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蚌埠被宿州反超,今年一季度,蚌埠终于迎来正增长,GDP同比增长0.3%。
虽然在安徽16个地市中依然垫底,但相比去年全年GDP下降2.1%,正增长已属来之不易。
但从一季度GDP总量来看,与2021年排名相比,蚌埠被亳州反超,在安徽省内排名进一步下滑至第9位。
细看去年蚌埠的经济数据,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表现不理想,是导致GDP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蚌埠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4%,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1%,进出口总额增长44.5%。
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去年第一、第三产业都有相应增长,第二产业则大幅下降13.5%,以前蚌埠引以为傲的工业成为了去年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正因如此,此前省委主要领导在蚌埠调研时,强调二产要提质扩量增效。
不过,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蚌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是负增长,以-9.7%位列全省末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尚未回正,一季度为-2%。
曾因工业而兴的蚌埠,如今经济负增长却也因工业动能不足。
其实,在安徽省内,工业正成为很多城市的立市之本。合肥和芜湖也都在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下苦功夫,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而作为老工业城市的蚌埠这些年在“再工业化”方面的努力或许还稍显不足。
安徽蚌埠淮河城市全景航拍
也正因此,今年2月8日,蚌埠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就是改作风优环境暨工业经济、“双招双引”和园区建设工作大会。
按照蚌埠市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目标,今年蚌埠GDP要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固投增速目标则均设定在15%,还要“力争更好一些”。对蚌埠来说,要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小。
对于一季度蚌埠经济运行出现来之不易的正增长,在4月24日举行的蚌埠市县区一季度工作点评会议上,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操龙灿也谈到,要“大战二季度、决胜上半年,确保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有明显进步、‘双招双引’有明显成效、项目投资有明显突破”。
能“绷”住吗?
仔细观察蚌埠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蚌埠属于典型的非资源型老工业城市。
对于经济发展失速,有专家也曾指出,“蚌埠在经济发展中出现这样大的失速,是宏观层面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在一个点上的体现,和疫情反复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冲击有关。”
而除了蚌埠,因为发展问题饱受争议的,还有湖南株洲、陕西宝鸡等城市。
其中,再工业化难以为继是这类城市近些年来面临的共性问题。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根本还在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这些非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点,蚌埠也不是没有学习的榜样,作为曾经的“合老大、蚌老二”,老大合肥至今依然值得蚌埠学习。
以合肥为例,通过“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合肥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迅速,GDP从十年前的全国第38名,成功于2020年跨越万亿门槛,位居全国第20名,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城市,顺带也让“合肥模式”渐渐变成了专有名词,成为不少地方对标、研究、学习的对象。
80年代的合肥
今天的合肥
蚌埠自身也在寻找产业转型的机会。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蚌埠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攻坚年”,建立“四项机制”,紧盯上市公司、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等重点方向,组建3个驻外招商组、3个招商总队和27个市直招商小分队。
其实,早在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蚌埠就已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重要成员。
据江南智造总局(ID:changsj001)了解,截至2022年1月,蚌埠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4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0家,2021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52%。
此前,科技部正式发文,宣布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国25座城市入围,蚌埠便是其中之一。
从长远来看,在安徽省内来说,蚌埠也被寄予了厚望。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安庆、阜阳、蚌埠、黄山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与之配套的措施包括:支持蚌埠机场建设,支持蚌埠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项目建设,支持蚌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支持蚌埠自贸片区启动建设联动创新区带动沿淮、辐射皖北。
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图(2030年)(图源:蚌埠发布)
可见,蚌埠的发展并不缺少机遇。
不过,也应该看到,长三角区域强手如林,蚌埠除了面临自身再工业化问题外,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正如此前《蚌埠市“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那样,蚌埠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三个,除了宏观环境、产业结构转型难,还面临着激烈的区域竞争。
在2021年长三角41座城市中,蚌埠排在第30位,除了被宿州反超外,蚌埠身后的亳州也在步步紧逼。
蚌埠面临的区域竞争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蚌埠能否“绝地反击”,甚至重回“蚌老二”,无疑值得关注。
END
作者 | 秋池
编辑 | 陈莹
排版 | Danielle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